文章引用至媽媽是最初的老師 ......一位很棒的親子作家,每每讀完她的文章,

總是感到很汗顏。她說的10件事情,我大概有9件是知道卻沒做到的吧~

唯一做到的應該就是讓2個小鬼進入廚房實做,當起小廚師。(反正菜自己要吃

的,管他拔的漂不漂亮;豆腐被弄花了,有差嗎??還不是一樣要進肚子的)

該作者要傳達的其實是很簡單的觀念──好好說話(其實好難做到 = = " )跟用心

對待孩子。

這位親子作家說的話,也是我目前比較有在「信道」的吧!!


 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 


下午從高雄北返的路上,在清水站休息。洗手間排隊之際,我看到一位母親推


 


了她的小小孩一把,並不因為在公共場合而降低音量,她尖聲地喊道:「你幹


 


什麼?不要惹我發火喔!」天氣是有點冷,卻冷不過那位母親聲音中的情感。


 


我一時覺得很傷感,因為,我以為絕對算是發火的情緒,顯然還遠遠未達那位


 


母親衡量「怒氣」的標準;我望著那個小小的孩子,希望她“要乖乖的!”
 


 


想起這個月寫給國語日報的專欄。讓我們彼此鼓勵,在每一天用好好說話為孩


 


子做個好榜樣;氣和從心平而來,心能平是因為了解對方的能與不能。


國語日報12月專欄


我的母親說,她最不喜歡聽到現在的父母對孩子說:「你給我試試看!」我聽


不得不在這一行PS一下,因為「你給我試試看!」這句根本是我的口頭禪啊


後有點不忍心跟她老人家詳述目前成人與孩子的對話實況。「要愛」、「要鼓


 


勵」是停留在書本與演講會場上的事,實際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不可思議的見


 


聞。 


 


有位學員跟我說,她小二的兒子一直都寫不好國字。過去他們夫妻不想陪孩


 


子,是相信這樣才叫「自由發展」,有一天卻無意發現,這麼小的孩子其實是


 


需要幫助的。小朋友在媽媽的陪伴下寫了一篇漂亮的國語習作交了出去,猜猜


 


看老師怎麼說?不是訝異、不是讚許,而是問小朋友說:「你吃錯藥了嗎?」


 


也許這位老師覺得這是一種幽默,但那位母親聽完孩子的轉述卻差一點哭了出


 


來,既心疼又慶幸孩子還不懂得其中的反諷之意。 


 


我相信老師並沒有故意要反諷孩子的處心,但生活中到處充滿這種語言模式;


 


言語有失莊重以流行的浪潮侵襲著我們的生活,那些過去被認為粗糙的用語,


 


如今代表的是一種時髦與認同。我只可憐孩子是白紙一張,他們還沒有能力為


 


自己把關,無論好壞都照單全收,還從用詞到口氣一次到位地模仿。 


 


有一次,我跟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說話,她好可愛,但我必須用「老練」才能


 


形容她的言談氣質。這位風紀股長跟我形容事情的口氣是:「你知道嗎?他們


 


給我講話呢!他們還敢給我鬧呢!」這「給我、給我」的用法不只反應了大人


 


的權威,也給足機會讓孩子去複製我們的不當與無禮。我記得大女兒有一次聽


 


到這樣的說話時很困惑地問我說:「這樣說,合中文的文法嗎?」而我更想問


 


的卻是:「這樣的說話,適合當孩子的榜樣嗎?」 


 


學任何事,先了解正確的一面或接觸好的範例是最重要的。我小時候,家鄉有


 


很多人都習慣說髒話,語言環境並不好,但父母與學校老師卻非常重視我們


 


「好好說話」的細節,因此壞的習慣感染不到我們正確的學習與價值的選擇。


 


在說話這件事情上,我覺得成人一定要有責任心,要提供孩子正確的用語與態


 


度來做榜樣。「吃錯藥」雖不是髒話,但也不是表達正面驚喜之感的用詞,我


 


覺得電視脫口秀的笑談方式不應該進入校園或家庭,因為孩子還未完整地長


 


成,對語言成份的多義,與經驗連結的辨識力都不夠,容易以訛為正。


 


上星期我去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,連這樣應該裝重的場合上,主持人也開粗俗


 


黃腔,這對在場的賓客真是很不尊重。氣氛的輕鬆一定要靠不斷製造的諧音笑


 


鬧與含沙射影的話語來營造嗎?還是我們的語言已像脫韁野馬似地不受思想的


 


控制?又或者,我們並不想善盡做一個好大人的職責,只想要引起他人注意地


 


暢所欲言,卻不澆灌正在語言環境中發芽成長的孩子?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兵の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